欢迎来到基金服务网!
186 1691 6099

上市银行不再“暴利”!上市银行加速“转身”的背后,是金融业的深层变革!

发布者:基金服务网 发布时间:2022-11-11 19:56:54

这一轮财报季已结束,就去百度了下上市银行的相关信息。意外的是,整个网络对他们“友好”了很多,几乎不见“暴利”之类的字眼。

这就不太符合剧情了。年初时分析:2021年在没有让利政策下,上市银行的利润增幅重新回到20%以上,今年银行业肯定又是大丰收的年份。要知道,流量很喜欢拿“暴利”说事儿。

财报季没有被“暴利”,上市银行没那么香了,为啥?

利润增长率榜前20,四大行榜上无名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0多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超4.5万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归母净利润近1.6万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二季度末提高了0.5个百分点。

按净利润增长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名,发现最抢眼的不是四大行,也不是股份制银行,而是区域性银行。

上市银行2022年3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榜

123

在利润增长率榜上,杭州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行、苏州银行分别以31.82%、31.60%、31.31%、30.10%、25.91%排在前五;在前二十中,仅有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入榜;在利润增长率超过20%的13家银行里,有12家是区域性银行;工、农、中、建四大行均榜上无名,他们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未超过9%。

区域性银行独领风骚。

新领跑员为啥没被“暴利”?

换句话说,上市银行的业绩领跑员换人了,换成了区域性银行。不科学的是,咋就没人说他们“暴利”呢?

首先,网友可能对利润增长率的合理性已经免疫。这得感谢生物医药板块,前段时间曾报出这一行业利润增长率超百分之一两千的消息。相比之下,区域性银行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率,算个啥?!

其次,区域性银行对金融市场整体格局的影响有限。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公布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末,城商行总资产规模4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3.1%。而2020年末公布的数据显示,四大行的占比高达33%。不难看出,区域性银行虽在加速发展,但还不足以影响到四大行的头部地位。

第三,区域性银行自身仍面临巨大发展压力。上述几家优质区域性银行都具备较强的区域经济基础,与所属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较高、信贷投放有支撑、零售业务转型有密切关系,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仍可以领先同行。不过,更多的区域性银行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譬如:资产增长空间有限;优质资产获取能力有限;随着大型银行服务重点下沉,对区域内优质客户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区域性银行真实的现状是:不占市场主导地位,自身发展受到很多限制。就算有那几家区域性银行利润增长率相对偏高,也没有高到离谱的程度。

服务实体,大型银行难再“暴利”

利润增长率从两位数百分比降到个位数,以四大行为首的大型银行非但没收获“暴利”,甚至称得上“滑坡”。

“让利实体经济”是直接原因。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被强化。随之,金融业也确定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

今年,虽然没有像2020年那样,出台政策“要求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反哺实体经济”,但金融业却在事实上加速回归实体经济,助力经济结构调整。

2022年6月末,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为有统计以来较低水平。按照这一利率测算,假如银行为一家实体企业提供贷款1000万元,期限为一年,与2019年末(5.12%)相比,少收近10万元的利息。

大型银行带头向实体经济倾斜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服务制造业方面,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建设银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达2.2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5400亿元,增幅32%。在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方面,工商银行基建领域贷款余额比去年末增加逾6400亿元;建设银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达5.66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5800亿元。

大力服务实体经济,等于将大型银行的利润与实体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保持大体相同的增速,从中长期来看,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发展状态。”

工信部公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6.2%,比2012年末高0.9个百分点。划重点,9年时间,增长了0.9个百分点。

看来,银行真的要与“暴利”永别了,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行业“转身”,非银机构投资机会更多

基本可以肯定,脱离实体经济投机炒作,乃至资金空转暴利,将被纳入打击范围。

原因很简单,只要市场中还存在大量的暴利投机空间,资金回归实体经济的动力就不大,实体经济也就很难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所以,要想真正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势必要打击暴利与过度金融化。

不夸张地说,金融业将迎来一系列的深层变革。以四大行为首的银行系统不但会从态度上支持这场变革,而且会不断历练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十大报告要求,实体经济融资,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因为,间接融资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一旦银行出现风险将是系统性的;直接融资的风险主要由投资机构来承担,投资人自己决策,自己对风险负责,风险更易分散。

这样的转变,将给非银机构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三者余额合计为99.73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30.7%。债券以及股权直接融资占比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应,非银机构面临的挑战也将会更大。打铁还需自身硬,非银机构当下首要的是修炼内功: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量很重要,质量更重要,当你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后,就有可能改善资本和资金要素的边际效用,用相对少的金融投入,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

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目前,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已是业内的共识。对于非银机构来说,以专业化服务为着力点,制定差异化业务战略,加快业务智能化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

牢记一点:下一步国家重点解决的矛盾是如何平衡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当投资机会再来敲门时,不能放任追求暴利的欲望,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创造价值。

本文资料来源:

央行官网

中国银行业协会网站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财经、中国证券报等媒体

本文由基金服务网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基金服务网(jijinfuwu.com.cn)是专业的私募基金服务平台,为机构提供基金设立、基金退出、限售股减持、基金财税规划等服务。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基金服务网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

作者:基金服务网,欢迎留言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