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基金服务网!
186 1691 6099

注册制将加速并购市场的繁荣?IPO并不是退出最优选择?

发布者:基金服务网 发布时间:2022-09-22 14:48:01

(一)注册制将加速并购市场的繁荣

由于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北交所的设立,以及港股18A等,企业上市门槛的大幅拉低,通常观点认为,IPO的诉求依然较高,但我们认为2021年上市公司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数量开始重新开始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恰恰是注册制导致的,新增上市公司中,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依然占比较高,产品单一,发展中抗风险能力较低,通过产业并购整合和丰富产品管线等,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意愿强烈。

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沪深两市每年新增上市公司平均500家左右,2022年以后,随着全面注册制实施,新增上市公司总数将很快突破5,000家。展望未来,按照这样的新增上市公司速度,达到美国上市公司峰值8,000家左右,也就还有5-6年的时间。

按照美股经验,1997年美国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8,851家,当时在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大量的风险资本融资刺激下,掀起了一波IPO高潮;2005年前,美国股市一共有大约7,500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因为被兼并或退市等的公司大概400家,平均每年IPO大约150家,结果就是平均每年上市公司数量降低200-300家,美国股市股票的供给其实在不断下降,股票价格上升。也就是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退市,是以被并购完成的。

(二)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IPO并不是退出最优选择

自2021年开始,创新药企业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2021年底,创新药行业龙头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首日即破发,更是让市场对这一板块的投资情绪近乎降至冰点。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对创新药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产生了质疑,认为持续烧钱投入研发,然后通过药品上市或对外授权方式产生大幅收入的模式不可持续。

2021年以来,生物医药企业撤回上市以及上市后破发的情况频出。据普华永道统计,2021年全年,105家医药公司申报科创板上市,71家注册生效,16家终止注册,4家中止注册。港股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赴港上市的19家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中,有15家仍处在破发状态,其中有9家在上市首日收跌。

极端现象甚至是上市前的pre-IPO估值达到40亿以上,但港股上市后半年跌的仅剩15亿元,估值缩水超过60%以上。换句话说,IPO已经不是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的退出最优选择,合理的并购交易方案甚至优于独立IPO。

(三)上市公司提升并购整合能力更加重要

显而易见,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头部化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上市公司通过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进一步做大做强,且锻炼自身的并购投资团队,以应对全面注册制下“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浪潮的到来,已经是上市公司必须完成的核心工作,也才能避免“上市即巅峰”的现象。

来源:高禾投资研究中心资本市场组

基金服务网(jijinfuwu.com.cn)是专业的私募基金服务平台,为机构提供基金设立、基金退出、限售股减持、基金财税规划等服务。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基金服务网

网友评论

已有0人评论

作者:基金服务网,欢迎留言

热门评论